參賽標題 : 告白 - 湊佳苗

書籍ISBN : 978-957-13-5081-3

中文書名 : 告白

原文書名 : 告白

書籍作者 : 湊佳苗

書籍編譯者 : 丁世佳

出版單位 : 時報出版

出版年月 : 2009年8月31日

版次 : 初版


一●相關書訊:

當倫理和正義分歧,你該選哪邊?

  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後來經她私下調查,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

  作者利用《罪與罰》的反推理手法來心理分析新世代教育和校園犯罪,各篇章由受害者親人、嫌疑犯學生、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學等主觀視角分別告白,一步步逼近犯罪動機的核心,藉此也提出許多重要問題,像是師生親子關係如何有效溝通、校園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懲罰該如何拿捏、如何與疑似有問題的學生相處來預防犯罪、如何落實個別化人格教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規章是否該檢討等等,小說適切地用個人的自白故事點出當今教育出了問題的因果所在。

二●內容摘錄:

  『我剛當老師的時候也曾經想成為熱血教師。只要發生一點問題,就課也不上全班一起設法解決;只要有一個人離開教室,就算課上到一半也要追出去。但是有時候我會想,老師對著學生熱切說教,是不是有點離譜過頭了呢?把自己的人生觀強行灌輸給學生,只是自我滿足而已。說穿了不就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小看孩子們嗎?』- p. 10

  『本案的報導只在某些孩子心中的黑暗面烙下了名為「露娜希」這個絲毫沒有人情味的變態犯罪者的存在,煽動孩子們崇拜愚蠢的罪犯而已。未成年罪犯不公開姓名和面貌的話,犯人自鳴得意的化名也不該報導才是。越是給了特別待遇、越是議論紛紜,少年犯就越是自我陶醉。於是憧憬犯罪的愚蠢小孩就更多了。』-p.23


三●我的觀點:

  本書由某中學導師的女兒之死為開端,藉由不同角色的告白,逐漸剝去層層想像進而揭開事件的真相。事實是,策劃整起事件的兇手,是班上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渡邊修哉。
  現代社會中校園霸凌、弒親案件、強盜、性侵等各種令人髮指的犯罪行為數見不鮮,可謂「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造成如此動盪不安人人自危的社會現象,有很多各種不同的原因,諸如家庭因素、心理因素。本書中策劃謀殺導師女兒的中學生渡邊則是因為家庭因素。
  渡邊的母親是個擁有頂尖才能的電子工程學博士,卻在人生的低潮期與平庸的電器行老闆結婚放棄學術,後來更為了撫養孩子捨棄重回大學教書的機會。漸漸地,她開始虐待渡邊,最後與丈夫離婚拋棄家庭重返學術領域。但渡邊卻還是深愛著母親,甚至認為只要自己犯了轟動全國的重罪,母親就會回到自己身邊贖罪。
  筆者認為渡邊修哉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算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患者。此症候群本指人質在被挾持的經歷中愛上綁架犯,後來也可延伸至戰俘、受虐者及亂倫。對渡邊來說,自己的母親是唯一頂尖的存在,除了母親之外的人都是笨蛋,連自己的父親也不例外。得知如此憧憬崇拜又遙不可及的母親,為了自己而放棄學術,渡邊的心中難免會產生罪惡自卑感,甚至會抹煞自己存在的價值。或許帶著「是自己不好,所以媽媽打我是應該的」這樣的心態生活著。小心翼翼不犯錯,奢望媽媽能夠回頭看他一眼。
  因為童年的創傷而成為罪犯的例子也大有人在,小孩會複製大人的行為。幼時曾被家暴的受害者,即使在心對最自己耳提面命千萬次,要和善對待自己的家人,不能重蹈覆轍讓錯誤輪迴下去。但實際上這些努力都是無效的,大多數人還會失去理智,讓暴力支配自己。家庭是人們出生後第一個接觸的團體,很容易被拿來當成衡量事物的指標。因此家庭環境的重要性更是不在話下。
  本書中涉及犯案的少年B--下村直樹,是個性格比較軟弱的孩子,除此之外他也擁有一個過度溺愛、保護孩子的母親。下村母親的雙親因車禍身亡,此後她獨力撫養帶大自己的弟弟,使弟弟成為優秀的企業人才。或許是這個原因,直樹覺得母親在無意間常拿自己跟舅舅比較,為此增添了許多無形的壓力。最後也因為媽媽的一句話而失手弒親。
  現代家庭中常常出現親子溝通不良的問題。或許是爸媽無法變通,仍使用高壓方式管教小孩;或許是孩子們不信任父母,不願分享心中感受。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下村家的問題或許是出在母親的自我陶醉及無法面對現實。其實直樹是個平庸的孩子,即使努力起來程度也只不過是中上,而且相當容易放棄。跟功治舅舅比起來差了十萬八千里。但是她的母親對於這種情況卻常常顧左右而言他,怪學校不該以成績幫孩子貼標籤,怪怎麼能讓單親媽媽擔任多愁善感青少年的導師。說穿了只是不想面對現實的選擇性忽略。直樹曾經因為害怕會被知道事件真相的同學們制裁,所以躲在家裡好幾個月都不去上學。他母親只帶他去看醫生,領了「自律神經失調症證明」後,便不再強迫直樹去上學。或許她認為自己是個慈愛者,可以用包容在一邊守護著直樹,但說穿了只是沉浸在這種自以為偉大的自我陶醉中,而不去真正理解直樹內心的恐懼。
  被改編為「愛與寬容」電視劇的日本漫畫「BE・LOVE」,內容描述一名年僅十歲的小男孩殺害住在附近的七歲小孩。經過種種調查發現,加害者曾經在公園遭陌生男子性侵。當天並沒有下雨,但他卻渾身濕透回家。當時他母親並沒有問清楚來龍去脈,不分青紅在白的責罵他。從此,男孩再也不對父母敞開心胸,並在內心留下深深的創傷。後來因為被害者對他的言語刺激(諸如母親不愛他等),失手犯下罪刑。事後也沒有對父母坦承,反而若無其實的過日子。
  整起事件雖不能說完全是父母的錯,但母親的行為造成男孩心中的傷害,以及即使注意到男孩異狀也不去積極理解都是不爭的事實。雖然不能百分之百認定如果當初男孩的母親有好好問清楚,並安慰男孩的話事情就不會發生。但可以肯定的是,這麼做可以將男孩內心的傷害降到最低。
  父母及家庭存在的意義,並不僅僅是提供一個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而是成為孩子心中永遠的避風港才對。即使在外頭受盡傷害挫折,只要想著有個地方可以讓自己好好的休息、可以無條件接受自己、可以永遠支持自己,這樣一來,不管再怎麼難受的關卡都會過去。這是不需要言語約定的安心感。
  

  本書強調的第二觀點是師生關係。
  「身為人母,我恨不得把A和B殺了,但我也為人師表,教師有義務保護學生。」這是森口老師得知自己女兒愛美死亡真相時說的話。教師的立場並沒有讓森口放棄復仇,反而利用了教師的身分進行復仇及告白。
  究竟怎麼樣的師生關係才是最正確的呢?從日劇【極道鮮師】和動畫【麻辣教師GTO】,這些熱血老師和問題學生之間的信賴關係到日劇【女王的教室】裡,「女王」的高壓政策,沒有人可以評斷哪個才是真正應該被奉行的真理。就算問題學生和熱血老師經過一次次的風風雨雨,造就了彼此間的信賴及所謂的「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奇蹟很賺人熱淚。但這麼一來,認真在過日子的學生們不就很吃虧嗎?明明想好好上課卻被迫幫助有麻煩的同學,明明自己安分守矩,但最後被大力讚揚的人卻是曾經誤入歧途的學生。心理上會不平衡是很合理的。
  女王的高壓政策終究只會出現在電影裡吧,面對充斥著怪獸父母的第一教育現場,動輒吃上官司被迫辭職,哪有老師還敢逼迫學生呢?大多數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安安靜靜的過日子到退休,寧願得不到尊重也不要麻煩上身惹得一身腥。教師是神職者這種論點已經變成某一個時代的神話了。古代教師地位崇高,如今衰微到如此田地,值得發人省思及改進。


四●討論議題:


1.親子之間溝通
2.師生關係


 




 所謂後記 

↑↑↑該死的表情符號只是想炫耀我噗浪終於到81


其實這本書我是在今年的六月一日看的
因為覺得太精采所以打算拿來寫跨校網讀
於是開學那天8/30就跑去學校圖書館借了它
應還日期是9/13

但它現在還在我手上!!!逾期了49天!!!
好吧明天應該會找人一起去還
然後在走到櫃台前把書硬塞到他手中


這次後記破天荒寫了2,237個字
媽啊前面都在廢話
但我懶得改還是幹嘛了 就隨它去吧評審口味好難抓(欸


 

+++


另外另外 這本小說被改編成電影了!!!!!!
不知道為什麼沒在電視上看過電影預告
10/29台灣上映 
不就是前天嗎???
好想看我好想看(地上滾

以下電影預告 有很多版本我只貼最有感覺的
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當BGM的那本版本真讚


以上 這是個好作品
請好好品嘗。


  




PS看完這本小說之後我開始頻繁的喝牛奶(笑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換書活動】 姐今天下午已把要交換的書寄出去了(好像總是在做這種不正經的事才會展現出過人的行動力),但我早已做好一本書都收不到的準備,誰叫我94ㄍ邊緣人。 我選的書是湊佳苗的《告白》,記得高二那年的某個夏日午後,從學校圖書館借了這本書,想著先隨便看個幾頁趕快午睡(很愛睡覺),殊不知一看不可收拾,到最後整個中午都沒睡到覺 看完的當下還立刻決定要以這本書為主題寫讀書心得投稿到中學生網站(似乎又稱為跨校網讀,當時學校非常鼓勵我們投稿,因若拿了獎狀有助日後的推薦甄試,推甄的成績好看學校自然也受益) 。 高中時我很少看帶有批判性的書籍,此書第一章裡森口老師的告白卻是用直白露骨的文字尖銳地質疑師生關係、少年事件處理法等等議題。說是震撼到我也沒有,但卻著實引起我的興趣 寫作手法上,每章都會更換視角,用不同角色的主觀告白讓事件繼續進展。有時會是順著上一章順敘故事後續,有時則會回到前面的時間點補敘被隱藏的真相。看到越後面越精采,甚至會一口氣推翻前面所有以為的事實。這種敘事方式對當時的我來說相當新鮮。 另外此書雖然也有描寫角色的情緒,但不知為何一直給我一種抽離感,彷彿他們事在講述他人的故事而不是自己的經歷。 介紹完畢,順便附上高中時寫的心得,雖然寫得很騷不到癢處▶▶▶https://goo.gl/DCvhdG 雖然我很愛這本書,但會選它寄出也只是因為它是我書架上唯一一本符合「捨得送」、「書況好」、「有品味」這三個條件的書😂😂😂 不僅書是二手書,用來包的泡泡紙也是二手的der~ 是久遠以前網購東西的包裝,連透明膠帶都是當時黏在上面的,放那麼久居然還有黏性!參加活動依然要環保XD 最後重點:如果也想玩換書活動的人請洽這篇▶▶▶https://goo.gl/4MGJSk #savetheculture #bookexchange #換書活動 #講究人生 #梓估咪看書 #告白 #湊佳苗 #湊かなえ #こくはく

@ tsugumideeesu 分享的貼文 於 張貼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湊佳苗 告白 跨校網讀
    全站熱搜

    鶫/つぐ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