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整理草稿夾的時候發現這篇2012年9月寫的文章,是當初在就讀大一的我為了國文課寫的作業,那時上的主題是「飲食文學」,故老師請大家自行選一樣愛吃的食物做介紹。

我已完全忘記為什麼會選米干了,也不記得為何這篇會一直放在草稿夾不公開。但現在回頭看看,我當時真的完全發揮大學生做報告的究極複製貼上大絕招,除了最後面的推薦理由之外,其他文字跟圖片都是從網路上剪剪貼貼的,雖然很不要臉,但後面有好好附上參考資料,可以饒過我一次嗎(跪)。

如果原作者們看到這篇文章,不同被引用的話,煩請留言告知,將盡速刪除。


何謂米干

  

  其實米干就像是我們平常吃到的粿仔條或者是粄條之類米做的食物,但是口感更勝一籌。板條整片光滑,湯麵分離,所以吃板條好像是吃麵是一回事,喝湯又是另一回事。然而米干,就大大的不同了,如果仔細看看米干本身的紋理,就不難理解麵湯合而為一的完美境界。米干本身並不光滑,它的表面佈滿了大大小小的洞,而湯的表面張力剛好可以讓湯汁吸附在洞裡面,再加上大骨熬製的湯頭,嗑一箸麵,那香Q濃郁的口感,難以忘懷。事實上米干很難形容他有多美味,我只能說吃過之後,久不久都會想念那樣的好味道。[1] (南部少見)

 

l  (圖一)中壢龍岡九旺米干國旗屋

  

  雲南曾是中國歷代皇室的避暑勝地,擁有獨特的食品料理及人情風俗。相傳清乾隆年間,皇帝微服出巡時,來到物產豐饒的雲滇地區,便為此地之山靈水秀、風光明媚的一景一物所深深吸引,於是便在驛館停滯許久。停留期間巧遇各部落的年度慶典,乾隆亦入境隨俗與各部落居民一同享用豐盛的菜餚,其中他對口感美味的米干讚不絕口,這種有別於麵時的米製品,令他每每下江南,必至雲南到訪的原因。[2]

l   (圖二)中壢市前龍街三十八號,無名米干店。

l   (圖三)中壢龍岡,唐記米干店,蛋包米干。

 

歷史淵源[3]

 

楔子

 

  民國三十七年底的徐蚌會戰,國軍慘敗,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河山變色,中華民國政府的首都從南京搬到廣州,再遷至重慶,最後撤來台北。然而,就在此時,卻有一支中華民國的孤軍,堅守在滇緬邊境,開創出反共的新天地,不但兩次大敗緬甸軍,甚至曾揮軍反攻大陸,轟動國際視聽,最後還得要驚動聯合國的仲裁,才逼得這批孤軍來台灣。

 

孤軍的形成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退守西南,希望能堅守四川、西康、雲南等地伺機反攻,沒想到雲南省主席盧漢在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宣布投共,而當時駐防在昆明的國軍部隊第二十六軍及第八軍兩支部隊由於錯判情勢,於是撤退中緬邊境的元江,但由於六萬多人的大軍越過無數的叢山峻嶺,歷經十幾個晝夜的急行軍,隊伍又夾雜著許多老弱婦儒,不幸被共軍部隊追上,最後只剩下26軍93師278團,8軍237師709團,共一千多人退入緬甸。這支殘軍的主帥是第八軍237師709團的李國輝團長,從一千多人發展到極盛的兩萬多人,是日後孤軍的靈魂人物。

 

第一次中緬大戰

  民國三十九年六月八日,中共與緬甸正式建交,緬甸要求國軍撤出緬甸並擅自逮捕孤軍談判代表丁作韶、馬鼎臣。於是於民國三十九年六月十六日與緬甸軍一直打到八月二十三日,孤軍以殘缺不全的陣容勝利。

 

第二次中緬大戰

  

  民國四十年孤軍在得到美國軍火協助,士氣大振,李彌將軍在三月十八日發布命令,向雲南反攻,由於兵力太少,雖然能一再攻占縣城,卻無法分兵駐守。因此,撤回緬北猛撒基地。孤軍為求生存,私底下與反抗緬甸政府的克倫族和蒙族合作,犯了緬甸政府的大忌,緬甸動員一萬人以上的精銳兵力,中緬又展開一場為期一月的中緬大戰。在此時期,孤軍曾受到猛撒反共大學生的救援,值得一提。

 

l   (圖四)民國42年(1953)11月,國軍滇緬游擊隊通過泰緬邊境大其力中立橋。

 

撤退來台

  

  孤軍原本以為勝利後會有一段時間的安定局面,沒想到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提出控告,指孤軍侵占緬甸國土,緊接著在曼谷召開四國會議,由美國、中華民國、泰國及緬甸會商:中華民國政府必須要將孤軍撤回,其中以孤軍的長者丁作韶反對最烈,然而在國際間的壓力下,中華民國政府不得不展開撤軍行動,從民國四十二年十一月七日至四十三年六月三日,撤出6750人到台灣。在表面上,台灣方面雖說已將孤軍撤回,但實際上國防部又派出新的最高指揮官柳元麟將軍前去領導留下的孤軍。民國四十九年緬甸政府聯合中共解放軍南北夾攻孤軍,孤軍撤退到泰國境內,中華民國政府不得不將殘餘孤軍再次撤來台灣,第二次撤軍行動從民國五十年三月十七日到四月三十日,共撤出4406人。

l   (圖五)民國42年(1953)年11月9日 首批孤軍搭乘民用客機抵達台北松山機場。

 

推薦理由

  

  我在10歲以前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住在桃園縣 平鎮市的忠貞菜市場。母親在市場裡開了一間名為「廣安」的藥局,一樓當店面、二三樓是我們起居的地方;父親則在龍興派出所當警員。雖然我們是住在市場裡,離真正的眷村「忠貞新村」有一小段距離,但還是可以充分體驗到濃濃的人情味及歷史香。

  如果說眷村的一磚一瓦一琉璃、一刀一刻一雕琢,都隨著國宅改建的政府計畫消逝在塵埃中,我想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裡曾經存在著代表中華民國歷史里程碑的純樸村落。無論是操著家鄉口音的老榮民,或是充滿雲南風情的道地小吃,都是深深烙印在這塊土地上的痕跡。

  各種小吃中令我最朝思暮想的就是米干。童年的假日早上,常常都是被市場裡肉販的菜刀聲吵醒,咚、咚、咚地,摻雜吆喝聲。

  這時忙著做生意的母親會拿錢,叫我與哥哥去買米干當早餐吃。我最喜歡的吃法是不加辣、蛋不要熟。雖然湯頭本身非常夠味,但我就是愛蛋黃與其交織而成的獨特口味。

  這次的食物戀報告會選擇米干這項食物,不僅僅是因它美味,更重要的是它象徵了我童年的味道。並且,我想把這獨特的雲南小吃及背後的歷史介紹給更多人知道。

 

參考資料

[1] http://www.wretch.cc/blog/qqichen/1799622

[2]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34330196/teacher_3.html

[3]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34330196/teacher.html

 

(圖一)http://tw.myblog.yahoo.com/dunway999/article?mid=23673

(圖二)http://peterchiang.blogspot.com/2009/09/blog-post_10.html

 (圖三)http://qusu.pixnet.net/blog/post/25784740-%5B%E4%B8%AD%E5%A3%A2%E9%BE%8D%E5%B2%A1%5D%E5%94%90%E8%A8%98%E7%B1%B3%E5%B9%B2

(圖四)(圖五)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34330196/intro.html

 

 

 

 

arrow
arrow

    鶫/つぐ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